上海美品
齐全
CuZr
上海
46546
CuZr锆青铜综合解析
——高强度高导电专用铜合金
1. 成分与强化机制
基础成分:
铜(Cu):≥99.8%(基体),保障导电/导热基础性能;
锆(Zr):0.1-0.3%,生成纳米级Cu₅Zr析出相(尺寸10-50nm);
杂质控制:O≤30ppm(真空熔炼),Fe≤0.05%(防止导电率下降)。
强化机理:
弥散强化:Cu₅Zr相均匀分布(硬度提升至120-180 HV);
再结晶抑制:Zr钉扎晶界(再结晶温度提升至550℃);
自修复导电:时效过程中Zr偏聚修复晶格缺陷(导电率>95%IACS)。
2. 核心性能参数
性能 数值范围 工艺条件
抗拉强度 400-650 MPa 冷轧+时效态(变形量80%)
导电率 85-98% IACS 显著优于铬锆铜(C18150)
软化温度 550℃(1小时退火后硬度保留率>90%) 优于纯铜(纯铜仅250℃)
耐磨性 磨损体积≤0.05 mm³(载荷100N,滑动距离1km) 干摩擦对磨GCr15钢球
热膨胀系数 16.5×10⁻⁶/℃(20-300℃) 匹配半导体封装材料
3. 典型应用场景
(1) 电子工业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强度/导电完美平衡(抗拉≥500MPa,导电>95%IACS);
大功率IGBT基板:热导率380W/(m·K),散热效率较纯铜提升20%。
(2) 焊接装备
电阻焊电极:耐高温软化(连续焊接5000次后变形量<0.1mm);
激光焊喷嘴:抗金属蒸汽侵蚀(寿命较铬锆铜延长3倍)。
(3) 特种制造
核聚变装置第一壁材料:抗中子辐照(肿胀率<0.5%/dpa);
高超音速飞行器散热鳍片:耐800℃气动加热(氧化增重<2mg/cm²)。
4. 加工工艺规范
工艺 关键参数 注意事项
熔炼 真空电弧熔炼(氧含量≤20ppm) 需添加0.01%La脱氧
热轧 始轧温度850℃→终轧温度≥600℃(压下率85%) 终轧后水冷(冷速>100℃/s)
冷轧 道次变形量≤15%→总变形量可达95% 每道次间需450℃×0.5h退火
时效处理 450-500℃×1-4h 过时效导致Cu₅Zr相粗化
焊接 真空扩散焊(温度750℃,压力15MPa,时间2h) 界面需镀Ni防氧化
5. 国际牌号对标
标准体系 对应牌号 成分差异
中国GB QZr0.2(CuZr0.2) Zr 0.15-0.25%,杂质总量≤0.1%
美国ASTM C15100(锆铜) Zr 0.1-0.25%,导电率≥90%IACS
欧洲EN CW111C(CuZr0.15) Zr 0.1-0.2%,限制Cr≤0.05%
日本JIS C1100Z(CuZr0.1) Zr 0.08-0.12%,强调高纯度(Cu≥99.9%)
总结
CuZr锆青铜通过纳米级Cu₅Zr相强化,在保持90%以上IACS导电率的同时实现400-650MPa强度,成为电子封装、高能焊接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材料。其高温稳定性(软化温度550℃)显著优于传统铜合金,在核能与航空航天极端工况中优势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