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品
齐全
CuSi1
上海
65313
CuSi1硅青铜棒综合解析
——耐蚀高强多功能铜合金棒材
1. 成分与强化机制
基础成分:
铜(Cu):≥97.5%,基体,保证基础导电/导热性;
硅(Si):0.8-1.2%,形成κ相(Cu₃Si),提升强度及耐蚀性;
锰(Mn):0.1-0.4%,细化晶粒,抑制热脆性;
杂质控制:Fe≤0.1%,Pb≤0.05%(保障热加工性能)。
强化机理:
沉淀强化:时效处理析出纳米Cu-Si相(尺寸50-100nm);
固溶强化:Si固溶于铜基体,提升硬度(HV约80-120);
细晶强化:热挤压或冷拉工艺实现晶粒尺寸≤20μm。
2. 核心性能参数
性能 数值范围 工艺条件
抗拉强度 400-600 MPa 冷拉态(变形量≥50%)
导电率 30-45% IACS 介于黄铜与锡青铜之间
延伸率 12-25% 退火态塑性优异
耐海水腐蚀 腐蚀速率≤0.02mm/年(ASTM B117盐雾测试) 媲美海军黄铜
热导率 120-150 W/(m·K) 适用于散热部件
3. 典型应用场景
(1) 海洋工程
船用螺旋桨轴:耐海水腐蚀+抗空泡腐蚀(对比HAl77-2铝青铜成本降低20%);
海水淡化泵阀:耐Cl⁻腐蚀(临界点蚀电位>300mV)。
(2) 化工设备
酸碱介质阀门:耐10% H₂SO₄腐蚀(年腐蚀率<0.1mm);
反应器搅拌轴:强度/耐蚀性双优(替代316L不锈钢减重40%)。
(3) 机械制造
弹簧及弹性元件:弹性模量110-130 GPa(疲劳寿命>10⁶次);
轴承保持架:干摩擦系数0.25-0.35(自润滑性优于锡青铜)。
4. 加工工艺规范
工艺 关键参数 注意事项
铸造 连铸温度1150-1200℃→水冷(晶粒度≤50μm) 需添加0.02%P防氧化夹渣
热挤压 挤压比10:1→温度750-800℃(防κ相粗化) 模具预热至400℃防开裂
冷拉 拉拔速度10-15m/min→每道次变形量≤15% 每道次间需退火(500℃×1h)
表面处理 化学镀镍(5-8μm)→钝化(铬酸盐处理) 镀前需喷砂(Sa2.5级)
焊接 TIG焊(Ar保护,热输入≤1.5kJ/mm) 焊后需550℃×2h消应力退火
5. 国际牌号对标
标准体系 对应牌号 成分差异
中国GB QSi1-3(CuSi1Mn) 含Mn 0.3-0.6%,耐蚀性更优
美国ASTM C65500(高硅青铜A) Si 1.5-2.0%,强度更高但导电率下降
欧洲EN CW107C(CuSi1) 成分基本一致
日本JIS C6471(CuSi1Zn) 含Zn 0.5-1.5%,铸造流动性提升
总结
CuSi1硅青铜棒以其优异的强度-耐蚀性-经济性平衡,成为船舶、化工及通用机械领域的优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