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品
齐全
CuNi2Si
上海
3244
CuNi2Si硅镍铜合金综合解析
——超高强高导精密电子材料
1. 成分与强化机制
基础成分:
铜(Cu):≥96%,基体,维持高导电/导热性;
镍(Ni):1.8-2.2%,固溶强化+促进Ni₂Si析出;
硅(Si):0.6-1.0%,与Ni生成纳米级Ni₂Si强化相。
微量元素:Fe≤0.1%(抑制晶粒粗化),Mg微量(净化熔体)。
强化机理:
析出强化:时效处理(450-550℃)析出高密度Ni₂Si相(尺寸5-20nm),贡献80%以上强度;
加工硬化:冷轧变形量达70%时可实现晶粒细化至10μm以下;
双相协同:残余β相(Cu-Ni固溶体)提升高温稳定性。
2. 核心性能参数
性能 数值范围 工艺条件
抗拉强度 700-900 MPa 冷轧+峰值时效态
导电率 50-65% IACS 固溶退火态(600℃×1h)
延伸率 5-12% 硬度220-280 HV
软化温度 ≥600℃ 短期耐受温度上限
热膨胀系数 16.8×10⁻⁶/℃(20-300℃) 匹配Al₂O₃陶瓷基板
3. 典型应用领域
(1)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高功率引线框架:电动汽车IGBT模块(抗热疲劳+高载流能力);
封装焊料基板:芯片倒装焊封装(CTE匹配+低翘曲)。
(2) 航空航天电子
火箭发动机点火电极:耐高温电弧侵蚀(Ni₂Si相抗烧蚀);
卫星波导组件:高频信号传输(低介电损耗)。
(3) 精密仪器
MEMS传感器弹簧片(超高弹性极限+抗松弛);
光学仪器导热支架(热导率≥180 W/m·K)。
4. 加工工艺要点
工艺 关键参数 注意事项
熔铸 真空熔炼(O₂≤10ppm)+半连续铸造 避免Si偏析,需电磁搅拌
热轧 850-900℃开坯→轧制至6mm厚(总变形率80%) 终轧温度>650℃防裂
冷轧 多道次轧制(单道次变形≤15%) 每道次间需中间退火
时效 500℃×4h→空冷(峰时效态) 过时效(>8h)导致强度骤降20%
蚀刻 HNO₃+HF混合液(比例3:1),刻蚀速率50μm/min 需Ni/Si成分均匀以防过蚀
5. 国际牌号对标
标准体系 对应牌号 成分差异
中国GB TNi2Si(CuNi2Si) Ni 1.8-2.2%,Si 0.6-1.0%
美国ASTM C64700(CuNi2Si) Ni 2.0-2.6%,Si 0.6-1.0%
欧洲EN CW111C(CuNi2Si0.7) Si含量略有波动(0.6-0.8%)
日本JIS C7025(CuNi1.5Si0.3) Ni含量较低(1.2-1.8%),Si 0.2-0.5%
总结
CuNi2Si硅镍铜凭借其独特的Ni₂Si纳米析出强化效应,在高端电子封装、航空航天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地位。相较CuNi1Si,其强度提升30%以上且保持50%+导电率,完美平衡“强度-导电-耐热”三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