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品
齐全
CuZn38Sn1
上海
241654
CuZn38Sn1(海军黄铜)锻件综合分析
——船舶领域高性能耐蚀材料
1. 合金成分与强化机理
基础成分:
铜(Cu):约61%,基体,提供耐蚀及导热基础。
锌(Zn):38%,与铜形成α+β双相结构,平衡强度与韧性。
锡(Sn):1%,关键耐蚀元素,抑制脱锌腐蚀,增强抗海水侵蚀能力。
相组成:
α相(富铜):耐蚀性优但强度低;
β相(CuZn):硬度高但耐蚀性较差。
Sn的协同作用:在晶界形成保护性氧化膜(SnO₂/CuO),阻断腐蚀路径。
2. 核心性能优势
性能 数值/描述
抗拉强度 350-500 MPa(锻态,可通过冷加工提升至550 MPa)
延伸率 ≥25%(退火态)
硬度 120-160 HV(锻态)
耐海水腐蚀性 - 脱锌腐蚀速率≤0.1 mm/年(ASTM B111标准)
- 耐点蚀、缝隙腐蚀性能优异
导电/导热性 导电率约28% IACS,导热性为纯铜的30%,适合散热部件
焊接性 适用于钎焊及气体保护焊(需避免β相过多导致热裂)
3. 锻造工艺要点
热锻温度区间:
加热温度:700-800℃(避免过烧导致Zn挥发),β相区塑性最佳。
终锻温度:≥650℃,防止低温锻造开裂。
热加工后处理:
退火:550-600℃保温,消除残余应力并均匀组织。
冷却方式:水冷(抑制β相分解,保持强度)或空冷(平衡韧性)。
冷变形强化:冷锻或冷轧可提升强度,但需控制变形量≤30%以防脆化。
4. 船舶领域典型应用
螺旋桨叶片:高耐蚀性+抗空蚀能力,适用于中小型船舶。
管路系统:海水泵阀、冷凝器管板(耐冲刷腐蚀)。
甲板五金件:耐盐雾腐蚀的螺栓、铰链。
热交换器壳体:兼顾导热性与结构强度。
5. 国际标准对标
标准体系 相近牌号 成分差异
中国GB HSn70-1(ZCuZn38Sn1) 成分一致
美国ASTM C46400(海军黄铜) Zn 39.5%、Sn 0.75%,耐蚀性略低
欧洲EN CW712R(CuZn38Sn1) Zn 37-39%、Sn 0.7-1.3%,匹配度高
日本JIS C4621(海军黄铜) Zn 38%、Sn 1%,与CuZn38Sn1成分一致
总结
CuZn38Sn1海军黄铜锻件凭借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适中的强度和经济性,成为船舶关键部件的经典选择。其锻造工艺成熟,但在高载荷或极端腐蚀环境下需与铝青铜、不锈钢等材料互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