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川
BAS
178*100*77
陕西 西安市
1000
一、核心定义与系统定位
BA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覆盖建筑内空调、给排水、照明等全品类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实现 “监测 - 调节 - 报警” 闭环,核心目标是设备高效运行与环境舒适。
冷热源群控系统:聚焦冷源(冷水机组、冷却塔)与热源(锅炉、热泵)的协同控制,通过优化机组启停顺序、负荷分配策略,实现 “能效最大化 + 能耗最小化”,是 BAS 在能源核心环节的深度延伸。
关系本质:冷热源群控系统是 BAS “核心子系统”,BAS 为其提供全局数据支撑与跨系统联动能力,两者共同构成建筑能源管理的 “中枢神经”。
二、系统架构:从包含关系到协同逻辑
数据流向:冷热源设备数据(如机组 COP、出水温度)经群控系统处理后上传至 BAS,BAS 结合建筑负荷(如空调末端需求)向群控系统下达优化目标(如 “总负荷降低 20%”)。
控制边界:BAS 负责 “要不要调”(如根据室外温度决定是否开启备用锅炉),群控系统负责 “怎么调”(如确定哪台机组承担新增负荷)。
三、冷热源群控系统的核心功能与 BAS 的协同点
1. 负荷预测与机组启停优化
群控核心逻辑:基于历史负荷数据、气象预测(BAS 提供室外温湿度)、建筑使用规律(如办公楼作息),预测未来 24 小时冷热源需求,提前规划机组启停计划。
BAS 协同作用:
示例:某商业综合体 BAS 通过人流热力图发现周末客流下降 30%,反馈至群控系统,自动减少 1 台冷水机组运行,单日节电 800 度。
提供末端负荷反馈(如空调箱阀门开度、房间温度偏差),修正群控预测模型(误差从 ±15% 降至 ±8%);
联动照明、安防系统数据判断建筑实际 occupancy(如 “会议室无人”),降低冗余负荷。
2. 多机组负荷分配策略
冷热源系统通常配置多台机组(如 3 台冷水机组),群控系统需通过算法实现 “效率最优” 分配,BAS 则提供全局约束条件:
3. 系统参数动态调节
冷源系统:群控系统调节冷冻水出水温度(如从 7℃升至 8℃,降低机组能耗)、冷却塔风机频率(根据回水温度控制散热);
热源系统:调节热水出水温度(如冬季初期从 60℃降至 55℃,减少燃料消耗)、热泵机组压缩机频率。
BAS 协同作用:
监控管网水力平衡(如供回水压差),避免群控调节导致局部欠流(如 “某区域冷冻水流量不足” 时,BAS 指令群控系统增加水泵频率);
联动消防系统,火灾时强制群控系统关闭非消防区域冷热源,保障排烟风机动力。
4. 故障诊断与冗余控制
群控系统功能:实时监测机组关键参数(如压缩机电流、排气温度),识别异常(如 “机组 A 冷凝压力过高”),触发降负荷或停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