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商机 > 期货直播圈 > 陈飞 > 白铜B19棒(耐腐蚀性)百科解读

白铜B19棒(耐腐蚀性)百科解读

3月28日

白铜B19棒百科解读

一、材料概述

白铜B19(又称普通白铜)是一种以铜为基体、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经典铜镍合金材料。其牌号“B19”中,“B”代表白铜,“19”表示镍的质量百分比约为19%。该合金通过铜与镍的无限固溶特性形成均一单相组织,兼具优异的耐腐蚀性、中高强度及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常以圆棒、管材等形式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化工设备及精密仪器领域。

二、化学成分特性

B19白铜的典型成分包括:

铜(Cu):占比约80%~81%,构成合金基体,提供延展性与导热性基础。

镍(Ni):核心合金元素(含量约18%~20%),显著提升耐蚀性并增强合金强度。

微量杂质:铁(Fe)、锰(Mn)等含量通常控制在0.5%以下,避免影响材料均质性。
镍与铜形成连续固溶体,赋予合金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在还原性介质中表现优异。

三、核心性能特点

耐腐蚀性卓越
在海水、淡水、蒸汽及碱性介质中抗均匀腐蚀与应力腐蚀能力突出,耐冲刷腐蚀性能优于多数铜合金,广泛用于海洋工程。

力学性能均衡
抗拉强度约350~450 MPa,硬度HB 70~120,延伸率25%~40%,兼具适度强度与高塑性,可通过冷作硬化进一步提升强度。

加工适应性广
冷/热成型性能优异,可进行锻造、挤压、深冲等加工;焊接性能良好,支持氩弧焊、钎焊等多种连接工艺。

功能性兼容
导热系数约为纯铜的50%,导电率约6%~10% IACS,磁导率低,适用于兼顾耐蚀与传热需求的场景。

四、制造工艺

圆棒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真空熔炼: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精确控制镍含量,减少氧化夹杂。

半连续铸造:浇铸成圆锭,均匀化退火(800~900℃)消除成分偏析。

热挤压成型:加热至850~950℃进行热挤压,形成初始棒材。

冷拉精整:通过多道次冷拉配合中间退火(600~750℃),提升尺寸精度与表面光洁度。

表面处理:酸洗去除氧化皮,必要时进行抛光或钝化处理。

五、典型应用领域

海洋工程:海水淡化装置冷凝管、船舶泵阀部件、螺旋桨轴套等耐海水腐蚀结构件。

化工设备:酸碱储罐内衬、换热器管束、反应釜搅拌器等耐蚀传热元件。

医疗器具:手术器械手柄、消毒设备配件等需耐高温蒸汽灭菌的部件。

电力工业:高压电器触头支架、地线连接器等导电耐蚀零件。

艺术铸造:仿银雕塑、乐器簧片等兼具美观与耐候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六、使用注意事项

加工润滑:

冷加工时需使用高润滑性切削液(如含硫化物的油基冷却液),减少粘刀现象。

热加工后需及时退火,防止残余应力导致开裂。

焊接工艺:推荐采用氩弧焊或电子束焊,焊前需清洁表面氧化物,焊后建议进行去应力退火。

环境限制:

避免长期接触含氨、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以防应力腐蚀开裂。

高温(>400℃)环境中镍元素可能氧化,需考虑表面镀层保护。

储存管理:棒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环境,远离酸性挥发物,防止表面产生“铜绿”腐蚀。

七、技术发展

近年来,B19白铜通过以下技术革新拓展应用边界:

微合金化改进:添加微量钴(Co)或钛(Ti)细化晶粒,提升疲劳强度与高温稳定性。

复合制造技术:采用包覆挤压工艺制备铜镍/不锈钢双金属棒材,满足特殊工况需求。

增材制造应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实现复杂结构B19零件的直接成型,推动其在航空航天精密部件的应用。

绿色工艺升级:电解抛光废液循环处理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注:具体性能参数可能因执行标准(如GB/T 4423-2007、ASTM B151)及供货状态(硬态、半硬态、软态)有所差异,实际应用建议结合工况条件与供应商技术规范。

全部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暂未填写职位
上海商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手机号码 13918129114
电话 13918129114
地址 奉浦大道111号
user_img

使用 微信 扫一扫

加入我的“名片夹”

在线客服
扫码进群

扫码进群

扫码进群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手机访问

微信扫一扫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