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商机 > 期货直播圈 > 陈飞 > 锌白铜BZn15-24-1.5带百科解读

锌白铜BZn15-24-1.5带百科解读

3月28日

锌白铜BZn15-24-1.5带百科解读

一、材料概述

锌白铜BZn15-24-1.5(亦称镍锌白铜)是以铜为基体,镍、锌为核心合金元素,并添加少量锰的特殊白铜材料。其牌号“BZn15-24-1.5”中,“B”代表白铜,“Zn”表示锌元素,“15”指镍含量约15%,“24”为锌含量约24%,“1.5”代表锰(Mn)含量约1.5%。该合金通过多元合金化设计,兼具高强度、耐腐蚀性和优异的冷加工性能,常以薄带、箔材形式用于精密电子、仪器仪表及装饰工业。

二、化学成分特性

BZn15-24-1.5的典型成分包括:

铜(Cu):占比约59%~63%,构成合金基体,提供延展性与导电基础。

镍(Ni):核心元素(含量约14%~16%),增强耐蚀性并赋予材料银白色金属光泽。

锌(Zn):关键合金元素(含量约22%~25%),通过固溶强化提升强度,调节加工硬化率。

锰(Mn):功能性添加元素(含量约1.2%~1.8%),细化晶粒并改善高温抗氧化能力。

微量杂质:铁(Fe)、铅(Pb)等含量严格控制在0.5%以下,避免影响加工性能。
镍与锌的协同作用确保合金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锰的引入进一步优化力学性能。

三、核心性能特点

高强度与加工性
抗拉强度可达500~650 MPa(冷作硬化态),延伸率8%~20%,兼具高硬度(HV 150~220)与良好冲压成型性,适合精密冲裁与折弯。

耐腐蚀性突出
在潮湿大气、海水及弱酸介质中耐蚀性优于普通黄铜,锰元素的加入增强了对硫化物的抵抗能力,适用于含硫环境。

表面特性优异
抛光后呈现持久银白色光泽,可电镀金、银或钝化处理,广泛用于装饰性部件;表面氧化膜致密,抗指纹污染能力强。

功能性兼容
导电率约为纯铜的5%~8%,磁导率低,适合电磁屏蔽场景;导热性良好,可用于散热元件基材。

四、制造工艺

白铜带材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真空熔炼:采用中频感应炉熔炼,精准控制镍、锌、锰比例,减少气孔与偏析。

半连续铸造:铸造成扁锭,均匀化退火消除内应力。

热轧开坯:加热至800~900℃进行多道次热轧,厚度减至3~10 mm。

冷轧精整:通过多道次冷轧(配合中间退火)将带材厚度降至0.1~2.0 mm,表面粗糙度Ra≤0.4 μm。

表面处理:电解抛光、钝化或涂覆保护膜,满足不同场景的外观与耐蚀需求。

五、典型应用领域

电子工业:微型继电器弹片、连接器端子、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高精度导电元件。

精密制造:眼镜框架、手表表壳、仪器仪表指针等兼具强度与美感的部件。

建筑装饰:高档灯具饰条、电梯内饰板、艺术浮雕等耐候性装饰材料。

汽车电子:车载传感器外壳、新能源电池连接片等耐振动耐腐蚀结构件。

特种包装:精密仪器防磁屏蔽罩、医疗器械无菌包装箔材。

六、使用注意事项

加工控制:

冲压时需控制模具间隙(建议材料厚度的8%~12%),防止边缘开裂。

深冲成型推荐使用退火态带材,避免冷作硬化导致的延展性下降。

焊接限制:因锌易挥发,优先选择激光焊、电阻焊或低温钎焊,避免气孔缺陷。

环境适配:

避免长期接触浓盐酸、硝酸等强腐蚀介质,防止局部点蚀。

高温高湿环境中建议表面镀镍或涂覆防护层。

储存要求:带材应卷装存放于干燥无尘环境,防止层间氧化或划伤。

七、技术发展

近年BZn15-24-1.5合金通过以下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

微合金化改进: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如镧、铈)净化晶界,提高疲劳寿命。

环保工艺:采用无氰电镀、水性钝化等绿色表面处理技术,满足RoHS指令要求。

超薄化趋势:通过精密轧制与张力控制,量产厚度0.05 mm以下的超薄箔材,拓展柔性电路基材应用。

智能化生产:引入AI算法优化冷轧工艺参数,实现带材厚度公差±0.001 mm的精密控制。

注:材料性能参数可能因执行标准(如GB/T 2066-2017、JIS H3130)及供货状态(硬态、半硬态、软态)有所差异,选型时应结合具体工况与供应商技术资料。

全部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暂未填写职位
上海商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手机号码 13918129114
电话 13918129114
地址 奉浦大道111号
user_img

使用 微信 扫一扫

加入我的“名片夹”

在线客服
扫码进群

扫码进群

扫码进群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手机访问

微信扫一扫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