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品
齐全
齐全
上海
HMn64-8-5-1.5锰黄铜
HMn64-8-5-1.5 锰黄铜综合分析
根据中国标准 GB/T 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结合锰黄铜的典型设计逻辑,对 HMn64-8-5-1.5 牌号解析如下:
1. 牌号规范性分析
国家标准(GB/T 5231-2012):
标准中未明确列出 HMn64-8-5-1.5 牌号,但命名符合中国加工铜合金规则:
H:黄铜(铜锌合金)。
Mn:含锰。
64:铜含量约64%(质量分数)。
8-5-1.5:推测为 Mn8%、Al5%、Fe1.5%(需结合成分表确认)。
可能归类:该合金属于 高锰铝铁黄铜,用于特殊耐蚀或耐磨场景。
2. 成分与合金设计逻辑
主要元素作用:
元素 功能
Cu 基体,提供基础强度、导电性和耐蚀性。
Zn 平衡成本,改善铸造流动性。
Mn 提高耐海水腐蚀性,抑制脱锌,增强高温强度和耐磨性。
Al 形成致密氧化膜(Al₂O₃),进一步提升耐蚀性;与Cu形成β相提高强度。
Fe 细化晶粒,抑制锌挥发,增强硬度和耐磨性。
典型成分范围(推测):
Cu: 62.0-66.0%
Mn: 7.5-8.5%
Al: 4.5-5.5%
Fe: 1.3-1.7%
Zn: 余量(约18-22%)
杂质(Pb、Sn等): ≤0.5%
3. 材料特性
优点:
高强度耐磨:
抗拉强度 ≥600 MPa,硬度(HB)160-200。
耐磨性接近青铜(如ZCuSn10Zn2),适合高载荷摩擦场景。
耐腐蚀性优异:
耐海水、蒸汽及弱酸性介质(Mn、Al协同作用)。
抗脱锌腐蚀(Mn抑制Zn选择性溶解)。
高温性能:工作温度可达 300-350℃(Fe、Mn稳定组织)。
缺点:
加工性差:高Mn、Al含量导致冷热加工困难(需严格控制工艺)。
成本高:Mn、Al合金化增加原材料及熔炼成本。
焊接性差:易产生热裂纹,需专用焊材(如镍基焊丝)。
4. 典型应用
海洋工程:
船舶螺旋桨、海水泵叶轮、海底阀门。
能源与化工:
热交换器管板、高温高压阀门、泵壳体。
耐磨部件:
矿山机械衬板、轧机轴承座、模具导套。
5. 加工工艺要点
熔炼:
设备:中频感应炉或真空炉(减少氧化)。
加料顺序:
先熔Cu,加入Fe、Mn(防氧化)。
升温至1100℃后加入Al。
最后加Zn(控制温度≤1000℃减少挥发)。
脱氧:采用磷铜合金(0.05-0.1% P)。
热加工:
热轧/锻造温度:750-850℃(避免β相脆性区)。
退火:600-650℃×2-3h(消除应力,均匀组织)。
冷加工:
仅限简单变形(如轻微弯曲),需中间退火(450-500℃×1h)。
6. 性能数据参考
指标 典型值
密度(g/cm³) 8.3-8.5
导电率(%IACS) 12-15
热导率(W/m·K) 50-60
热膨胀系数(×10⁻⁶/℃) 18-20(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