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3-5
67
江苏 苏州市
6899
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 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4. 晶间腐蚀产生条件
4.1.晶粒和晶界区的组织不同,因而电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内因)
4.2.晶粒和晶界的差异要在适当的环境下才能显露出来。(外因)
5. 预防措施
5.1.调整焊缝的化学成份,加入稳定化元素减少形成碳化铬的可能性,如加入钛或铌等;
5.2.减少焊缝中的含碳量,可以减少和避免形成铬的碳化物,从而降低形成晶界腐蚀的倾向,含碳量在0.04%以下,称为“超低碳”不锈钢,就可以避免铬的碳化物生成;
5.3.工艺措施,控制在危险温度区的停留时间,防止过热,快焊快冷,使碳来不及析出;
5.4.选用抗晶间腐蚀的合金,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如铝合金过时效处理;
6. 相关试验标准
[1]GB/T 4334-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奥氏体及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2]GB/T 15260-2016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镍合金
[3]GB/T 21433-2008《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4]GB/T 7998-2023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敏感性评价方法》
[5]ASTM G28-02(2024)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cting Susceptibility to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n Wrought,
Nickel-Rich, Chromium-Bearing Alloys(中文名称:用于检测锻造富镍含铬合金中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标准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