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商机 > 新能源 > 邓柳梅 >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市场趋势研究报告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市场趋势研究报告

1月10日

2025年01月10日 环洋市场咨询机构出版了一份详细的、综合性的调研分析报告【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总体规模、主要厂商及IPO上市调研报告,2025-2031】。本报告研究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总体规模,包括产量、产值、消费量、主要生产地区、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同时分析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市场主要驱动因素、阻碍因素、市场机遇、挑战、新产品发布等。报告从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类型细分、应用细分、企业、地区等角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产量、产值、均价、份额、增速等关节指标,历史数据2020-2024,预测数据2025-2031。

根据本项目团队最新调研,预计2030年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达到292百万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是一种非晶态工程热塑性塑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光学、电学、热性能和低温延展性。 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枪、光伏连接器、5G基站、智能手机等。

产品性能优越: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耐低温性能、良好的流动性、抗开裂性和抗老化性,产品性能优越,市场前景良好。

市场空间巨大: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枪、光伏连接器、5G基站、智能手机等,下游应用非常广泛,下游行业中,电动汽车、光伏、5G行业发展迅速,受到多项政策支持,将极大促进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快速发展,其市场空间巨大。

竞争加剧:

一些新进入者的出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将逐渐加剧市场竞争。

挑战: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流程长且极其复杂,包括光化、缩聚、洗涤、脱挥、制粉、干燥等多个步骤。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市场壁垒较高。限制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关键原料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供应,目前仅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

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细分为:硅单体<10%、 硅单体≥10%

根据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不同下游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光伏连接器、 5G基站、 智能手机、 其他

本文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企业,包括:SABIC、 Idemitsu、 Samyang、 LG Chem、 万华化学集团、 沧州大化、 伟的新材

本报告主要所包含以下亮点:

1.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总产量及总需求量,2020-2031,(台)。

2.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总产值,2020-2031,(百万美元)。

3.全球主要生产地区及国家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产值、增速CAGR,2020-2031,(百万美元)&(台)。

4.全球主要地区及国家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CAGR,2020-2031 &(台)。

5.美国与中国市场对比: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消费量、主要生产商及份额。

6.全球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价格、产值及市场份额,2020-2025,(百万美元) & (台)。

7.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细分类产量、产值、价格、份额、增速CAGR,2020-2031,(百万美元)&(台)。

8.全球主要应用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产值、价格、份额、增速,CAGR, 2020-2031,(百万美元) & (台)。

章节内容概要:

第一章:全球供给情况的分析,包括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产量以及价格趋势、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地区的产值、产量以及均价、市场驱动因素、阻碍因素及趋势

第二章:全球需求规模分析,包括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总体需求/消费分析、主要地区及销量和预测、重点分析了美国、中国、欧洲、日本、韩国、东盟以及印度这销售

第三章: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包括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产量、平均价格、四象限评价分析、厂商排名及集中度分析(CR)、厂商产品布局及区域分布、竞争环境分析等

第四章:研究中国、美国及全球其他市场对比分析,包括美国及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产量、销量以及份额的对比、分别分析了美国以及中国主要生产商产值、产量及市场份额以及全球主要企业产值、产量及份额

第五章:产品类型细分分析,包括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细分市场预测,产品类型的细分介绍以及全球按照产品类型细分规模、产量、产值及以及价格趋势

第六章:产品应用细分分析,包括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细分规模预测,产品应用的细分介绍以及全球按照产品类型细分规模、产量、产值以及平均价格

第七章: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主营业务、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规格/型号、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第八章:主要分析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原料以及供应商、中游以及下游的分析、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生产方式、采购模式、销售模式以及代表性经销商

第九章:研究结论

第十章: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

报告目录

1 全球供给分析

1.1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介绍

1.2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供给规模及预测

1.2.1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 & 2023 & 2030)

1.2.2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1.2.3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价格趋势(2019-2030)

1.3 全球主要生产地区及规模(基于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地分布)

1.3.1 全球主要生产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30)

1.3.2 全球主要生产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1.3.3 全球主要生产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均价(2019-2030)

1.3.4 北美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1.3.5 欧洲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1.3.6 中国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1.3.7 日本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1.4 市场驱动因素、阻碍因素及趋势

1.4.1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市场驱动因素

1.4.2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4.3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趋势

2 全球需求规模分析

2.1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总体需求/消费分析(2019-2030)

2.2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消费地区及销量

2.2.1 全球主要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24)

2.2.2 全球主要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预测(2025-2030)

2.3 美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2.4 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2.5 欧洲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2.6 日本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2.7 韩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2.8 东盟国家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2.9 印度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2019-2030)

3 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3.1 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24)

3.2 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24)

3.3 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平均价格(2019-2024)

3.4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企业四象限评价分析

3.5 行业排名及集中度分析(CR)

3.5.1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厂商排名(基于2023年企业规模排名)

3.5.2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全球行业集中度分析(CR4)

3.5.3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全球行业集中度分析(CR8)

3.6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厂商产品布局及区域分布

3.6.1 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厂商区域分布

3.6.2 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类型

3.6.3 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相关业务/产品布局情况

3.6.4 全球主要厂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面向的下游市场及应用

3.7 竞争环境分析

3.7.1 行业过去几年竞争情况

3.7.2 行业进入壁垒

3.7.3 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3.8 潜在进入者及业内主要厂商未来产能规划

3.9 行业并购分析

4 中国、美国及全球其他市场对比分析

4.1 美国VS中国:产值规模对比

4.1.1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对比(2019 & 2023 & 2030)

4.1.2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份额对比(2019 & 2023 & 2030)

4.2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规模对比

4.2.1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对比(2019 & 2023 & 2030)

4.2.2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份额对比(2019 & 2023 & 2030)

4.3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对比

4.3.1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对比(2019 & 2023 & 2030)

4.3.2 美国VS中国: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量份额对比(2019 & 2023 & 2030)

4.4 美国本土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2019-2024

4.4.1 美国本土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生产商,总部及产地分布

4.4.2 美国本土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24)

4.4.3 美国本土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24)

4.5 中国本土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2019-2024

4.5.1 中国本土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生产商,总部及产地分布

4.5.2 中国本土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24)

4.5.3 中国本土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24)

4.6 全球其他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生产商及份额2019-2024

4.6.1 全球其他地区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主要生产商,总部及产地分布

4.6.2 全球其他地区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24)

4.6.3 全球其他地区主要生产商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24)

5 产品类型细分

5.1 根据产品类型,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细分市场预测2019 VS 2023 VS 2030

5.2 不同产品类型细分介绍

5.2.1 硅单体<10%

5.2.2 硅单体≥10%

5.3 根据产品类型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细分规模

5.3.1 根据产品类型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5.3.2 根据产品类型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30)

5.3.3 根据产品类型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价格趋势(2019-2030)

6 产品应用细分

6.1 根据应用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规模预测:2019 VS 2023 VS 2030

6.2 不同应用细分介绍

6.2.1 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6.2.2 光伏连接器

6.2.3 5G基站

6.2.4 智能手机

6.2.5 其他

6.3 根据应用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细分规模

6.3.1 根据应用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2019-2030)

6.3.2 根据应用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值(2019-2030)

6.3.3 根据应用细分,全球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平均价格(2019-2030)

7 企业简介

7.1 SABIC

7.1.1 SABIC基本情况

7.1.2 SABIC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1.3 SABIC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1.4 SABIC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1.5 SABIC最新发展动态

7.1.6 SABIC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7.2 Idemitsu

7.2.1 Idemitsu基本情况

7.2.2 Idemitsu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2.3 Idemitsu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2.4 Idemitsu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2.5 Idemitsu最新发展动态

7.2.6 Idemitsu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7.3 Samyang

7.3.1 Samyang基本情况

7.3.2 Samyang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3.3 Samyang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3.4 Samyang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3.5 Samyang最新发展动态

7.3.6 Samyang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7.4 LG Chem

7.4.1 LG Chem基本情况

7.4.2 LG Chem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4.3 LG Chem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4.4 LG Chem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4.5 LG Chem最新发展动态

7.4.6 LG Chem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7.5 万华化学集团

7.5.1 万华化学集团基本情况

7.5.2 万华化学集团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5.3 万华化学集团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5.4 万华化学集团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5.5 万华化学集团最新发展动态

7.5.6 万华化学集团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7.6 沧州大化

7.6.1 沧州大化基本情况

7.6.2 沧州大化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6.3 沧州大化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6.4 沧州大化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6.5 沧州大化最新发展动态

7.6.6 沧州大化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7.7 伟的新材

7.7.1 伟的新材基本情况

7.7.2 伟的新材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7.7.3 伟的新材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品介绍

7.7.4 伟的新材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4)

7.7.5 伟的新材最新发展动态

7.7.6 伟的新材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优势与不足

8 行业产业链分析

8.1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产业链

8.2 上游分析

8.2.1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核心原料

8.2.2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原料供应商

8.3 中游分析

8.4 下游分析

8.5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生产方式

8.6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采购模式

8.7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行业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

8.7.1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销售渠道

8.7.2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代表性经销商

9 研究结论

10 附录

10.1 研究方法

10.2 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

10.3 免责声明

全部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暂未填写职位
广州环洋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网址 https://www.globalinforesearch.com.cn/
user_img

使用 微信 扫一扫

加入我的“名片夹”

在线客服
扫码进群

扫码进群

扫码进群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手机访问

微信扫一扫

手机访问